克氏針固定技巧:
首先,按照諸位的方法可以用一枚克氏針固定骨折于解剖位置;然后,分別在骨折近端和遠端距骨折線0.5-1厘米處垂直于指骨縱軸鉆孔,過雙側骨皮質。此兩枚----直徑1.5mm克氏針應在一個平面內、且此平面應和指骨縱軸平行;取出這兩枚克氏針,在針道處插入注射針頭作為導管,將1毫米的鈦纜穿過然后擰緊加壓-----相當于張力帶鈦纜,這樣的固定非常牢靠,術后可以早期鍛煉,便于功能恢復。此方法還可用于指骨融合。
一種骨科常用的固定材料,原材料分為:不銹鋼和鈦合金,其長度規格一般固定在二十五公分左右,直徑在0.8-2.5毫米之間有不同的幾種規格。用于固定短小骨折或撕脫骨折等應力不大的骨折固定,也常被用在骨科手術中臨時骨折塊的固定中。由于廣泛應用,克氏針的大直徑逐漸增加到4毫米隨著外固支架的,配合外固定鎖釘來固定骨盆骨折、跟骨骨折等應急較大的骨折。
克氏針固定骨折斷端后有兩種處理針尾的方式,一種是埋在骨皮質的表面,另一種是露在皮膚外面。前者只需要給予適當的外固定固定骨折端,固定肢體一般是四周然后加強患肢的功能鍛煉?;颊咝枰潭ü钦壑w活動,這是因為克氏征是圓柱形、表面光滑,容易發生旋轉以及向后方脫出、移動;還需要限制患肢活動,就是為了減少克氏針受力。如果是克氏針針尾留在皮膚表面,除了做上述處理以外還要注意保持清潔,在克氏針表面外敷酒精紗布1天2-3次,防止局部感染。